|
打造特色菌草食药用菌种植示范基地 “以草代木”开创生态农业致富新路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时代楷模、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精准扶贫热播剧《山海情》中“凌一农”的原型林占熺教授发明。
利用菌草粗蛋白含量高、木质化程度与木屑相似等特点,用作食药用菌培养料,已知可栽培香菇、灵芝等53种食用菌、药用菌。开展“以草代木”种菇实验,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管理,可提高2倍的出菇率,菌棒成活率保持在98%以上,同时也将大大缩短菌棒制作时间。
菌草“以草代木”栽培灵芝 为助力贵州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中“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文件要求,以及推动当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贵阳市福建商会、贵州闽商控股集团联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打造乌当特色菌草食药用菌示范种植基地,作为菌草技术“以草代木”种植食药用菌示范与推广的样本,通过“平台+企业+基地”的运营模式,打造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特色食药用菌示范种植产业链,为贵州乃至西南区域农业发展开创一条生态循环农业致富新路。 乌当特色菌草食药用菌示范种植基地位于生态美、环境佳的乌当区渔洞峡,占地总面积约为30亩,目前试点种植天麻200余平方米和红托竹荪300余平方米,现已进入全面管理期。
基地出芽的竹荪 在乌当区开展特色菌草食药用菌示范种植,是对菌草技术“以草代木”种植食药用菌在贵州落地生根的实践与示范。实验证明,菌草鲜草及干草粉的产量比其它任何一种禾木科植物都高,是玉米产量的3~5倍。基于此,种植的品种有草腐菌的草菇、双孢蘑菇、滑菇、竹荪等,也有木腐菌的平菇、猴头菇、毛木耳、香菇、灵芝等。在种植期上,菌草种植香菇全生育期比木屑料短三个星期,一个菇棚一年可种植两季;种植竹荪四十天可出菇,一年可种两季;种植平菇、猴头菇、滑菇、草菇、双孢蘑菇等一年收3~4次。在产量上,种植灵芝可以达到7400kg/667m2左右。
基地出芽的天麻 菌草种植食用菌的产量较高、成本低、收益好。其产量比木屑提高14.3%~19.2%,成本比木屑却降低了14.2%~33.3%。在品质上,菌草种植产品的风味好、蛋白质、脂肪以及矿质元素等含量多,达到了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的标准。菌草种植食药用菌,一是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生产方式更为健康绿色。其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可以很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良性循环,让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可以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与发展。二是菌草可以在植物、动物以及菌类之间形成循环的结构模式。循环的结构模式解决了菌类生产与森林资源间的矛盾,菌草生产食用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基地种植的巨菌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