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菌草科学施肥方法,促进优质高产农户在施肥时,应结合巨菌草的生长情况,选择禽畜粪便等经过发酵处理过后的有机肥料,并与无机化肥进行混合施用。禽畜粪便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能够促进巨菌草健康生长。具体应用时,可在禽畜粪便中添加微量的生物菌剂,在发酵处理后对土壤进行施肥,可提高施肥效果。 在巨菌草生产过程中,科学施用化肥是十分重要的,但应严格控制施用量。过量施肥、连续施肥、单独施肥方式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因此,使用化肥前,应充分结合当地土壤的实际状况,掌握巨菌草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元素,针对性施肥,保证巨菌草健康生长。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活性肥料,又称菌肥,主要依靠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活动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目的。微生物肥料还可促进巨菌草产生生长激素,加快生长速度。微生物肥料一般可用做基肥或追肥,使用时可采用穴施或沟施,也可用作叶面喷施,需结合菌肥类型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菌肥的施用效果。 注意不同土质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如在石灰性土壤或强酸性土壤上,易发生缺磷情况,要注意增施磷肥,特别是加大磷肥量。一般土壤以氮肥为主,如果氮素充分的土壤,就应加大使用磷钾肥的比例。 种植巨菌草的土壤质地不同,营养条件和保肥能力也有差别,因而施肥方法也不同。土壤保肥能力好,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一些;土壤保肥力差的沙壤地,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宜少。 巨菌草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如尿素、磷肥、钾肥等,这些化肥必须完全粉碎,不宜成块施用。也可追施微生物肥或有机肥(农家肥),如草木灰、人畜粪水、堆肥等,但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 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可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巨菌草吸收;钾肥移动性差,磷肥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密集处。 巨菌草生长一般分为出苗期、幼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四个阶段。出苗期巨菌草不能自行制造养分,其营养主要靠土壤养分; 幼苗期是指幼苗地上部分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到幼苗生长量大幅上升为止,这时对氮和磷比较敏感;分蘖期是巨菌草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生长,对养料需求量大,应增加氮肥用量及次数,并按比例施用磷钾肥。 一般多年生巨菌草在生长初期需氮、磷肥较多,以促进幼根生长发育,在分蘖期需大量的氮磷钾及其他元素,在拔节期以有机肥为主,磷肥为辅,促进巨菌草茎株拔节。 根据天气状况决定施肥次数和施肥量。温度低,巨菌草吸收量少,温度高,根系生长旺盛,吸肥量多。最好选择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 阴雨天由于巨菌草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肥分也易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在天旱时最好采用湿施法,即把肥料对水成液肥,均匀施于巨菌草地上;雨量适中可采用干施法,即把肥料沟施,沟施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巨菌草对肥料的吸收。 追肥时应当在巨菌草草长高到120公分左右时进行追肥,用量每亩用复合肥25公斤。也可以施速效性氮肥为主,分蘖期巨菌草施尿素每亩15公斤和10公斤复合肥混合使用。拔节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以尿素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满足新梢生长的需要。 有条件的用户也可以施叶面肥,但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天或上午 10 时以前和下午 4 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肥效。 微生物肥因其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等优点,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得以应用。微生物肥对巨菌草的最佳用量为12g/丛。折算就是一亩地巨菌草微生物肥用量是36公斤,用法就是在距巨菌草苗30cm处半环状沟施,然后覆土浇水。一亩地巨菌草尿素用量是40公斤,浇水后将肥料撒施到每丛根部周围。 尿素和微生物肥对巨菌草生长的优势各有所不同,尿素较微生物肥促进巨菌草拔节生长、提高产量,微生物肥较尿素促进巨菌草分蘖、茎干粗壮。建议尿素和微生物肥配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