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的管理者,一定具备这两种思维营销思维 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得不到认同? 为什么跟业务部门协同时总是配合不好? 出现上述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者缺乏营销思维。如果管理者不具备营销思维,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 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无论他做没做过销售,都具备非常强大的营销思维。 所谓营销思维,指的是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思维。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和人生角色,在本质上都是在重复着营销思维的这个闭环,客户需求—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塑造价值—获得认同。 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无论是企业老板、人力资源管理者、销售部门管理者或是产品和技术部门的管理者,从根本上都需要从自己的客户出发,通过解决客户的问题塑造价值,从而获得认同。区别之处无非是不同的管理者面对的客户不同,提供的服务和塑造的价值不同而已。 比如一位企业老板,他的客户是谁?他每天除了要考虑外部客户的需求,以及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之外,还要思考内部客户即公司的员工有什么诉求,如何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及成长发展,从而获得员工的认同。 比如一位技术部门的管理者,他也必须有营销思维,不仅要考虑外部客户有什么需求,该如何通过技术实现,还要考虑业务部门对技术有什么诉求,如何能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以及本部门员工有什么诉求,如何能激励他们等等。 有调查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CEO都来自与营销相关的岗位。比如,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加入苹果之前他曾在IBM供职12 年,负责PC部门在北美和拉美的制造和分销运作;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创办甲骨文公司之前也曾从事过市场与营销的工作等等。可见,营销思维对于每一位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营销思维是一种基础的、必备的思维能力,决定着你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那又是什么决定着你的管理水平和高度?是管理者的结构化思维。没有营销思维,你干不好任何一件事情,但想把任何一件事情干到最好,你还必须有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 为什么管理者换个行业就拿不到结果?为什么管理者换个公司就拿不到结果? 为什么管理者换条业务线就拿不到结果?为什么管理者换个岗位就拿不到结果?为什么大厂出来的核心骨干到创业公司,往往拿不到结果? 这些问题多源于结构化思维的缺失。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思考能力,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思维,是抓住事物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是我们处理复杂事务和信息的利器,能帮助我们跨越不同的行业领域和不同的岗位层级,管理者想要向更高层级发展就必须具备结构化思维。 为什么有的管理者换一个行业或者换一项新业务,就做不出成绩?因为他没有形成自己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有的都是碎片化的经验,而碎片化的经验是很难复用到另一个行业和领域的。 因此,你的管理水平能达到多高,你能做到多高的管理职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你的结构化思维能力。 假如你要招聘一位销售总监,有两名候选人,你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之前是如何做销售团队管理的?” A候选人:“我会去拜访一些客户,看看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意见,根据客户的意见调整策略,同时也会做市场活动,多开拓一些客户资源。当然,与优质的渠道合作也是常用的方法。另外,我会让团队中业绩好的销售人员分享成功的经验,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必要时我也会帮他们签一些单子……” B候选人:“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有五个,我通常会从这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团队状态。销售团队的状态是第一位的,同样一支团队,状态好和状态不好完全是两种样子,状态不好的团队再好的流程和方法都没用。我会先从调整状态开始,通过PK(竞争)激发团队的斗志,带团队打一场胜仗。 “第二,工作习惯。好的销售团队应该有好的工作习惯,每天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每天拜访哪些客户,我都会让他们规划好。 “第三,业务流程。我会制定好业务流程,从获取销售线索,到第一次拜访,再到最后的签单和后期的服务,要求团队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并且每天抓过程量,比如客户拜访量。只有过程能带来结果。 “第四,业务技能。有了好的习惯和标准的流程,这时候就需要提升销售的技能了,如跟客户沟通的方法策略,解答客户异议的思路等。提升技能的途径有很多,我会先做共性问题的培训,然后做个性化的辅导。 “第五,业务工具。最后,好的工具能让销售人员事半功倍,我会尽可能提供便捷的工具,并且监督他们使用,比如CRM、成功客户案例,等等。” 哪位候选人更有结构化思维? A候选人显然是典型的经验导向管理者,有一定的实操经验,但都是碎片化的经验,不成体系,不确定是否能复用; B候选人则具备一定的结构化思维,他有一套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基于过往经验的共性总结,并且可以复用在大多数的业务场景中。 思维决定结果,思维层面的不同必然带来不同的结果。关于结构化思维,有很多研究,最广为流传的是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 来源:张丽俊 来源:《组织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