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集团快讯 >> 安顺市副市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文学博士、教授汪文学先生做客华彩文化中心作主题讲座
详细内容

安顺市副市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文学博士、教授汪文学先生做客华彩文化中心作主题讲座

11月27日下午,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文学博士、教授汪文学先生做客贵州华彩文化中心,作《关于贵州旅游产业化的思考——兼谈中国人的山水情怀》主题讲座。

1638149001683251.jpg

汪教授围绕“游”这一关键词,从人为什么要“游”、中国传统思想对“游”的态度、“游”的境界和层次、人为什么喜欢山水四个层面进行分享。

 1638148978334332.jpg

 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文学博士、教授汪文学先生作主题演讲

在汪教授看来,“游”是一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体验。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而不在”的状态,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生活。从“存而不在”的状态到诗意的栖居,也就是从不自由状态到自由状态的转换。“游”的生活是一种超越性、艺术化的生活。不同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不流动就不容易出乱子、便于社会管理。儒家思想中对“游”的反对态度也并非是绝对的,而是强调“游必有方”。

汪教授认为,“游”包含四个层次,最高层次是以孙绰为代表的“神游”,是不出门的、心理层面的“游”;其次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走出家门、看山看水的“游”;第三个层次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欣赏名川大山、奇风异景的“游”;第四个层次是现代人普遍以“到此一游”为目的的“游”。

汪教授指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游”,其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由的心境。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的性格和情感与山水是相通、相感和相近的,因此,人们对山水始终拥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1638149124433375.jpg

会议现场

讲座期间,贵州闽商控股集团董事长、贵州两山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贵州华彩文化中心创始人黄开枢向汪文学先生颁发贵州华彩文化中心高级文化顾问聘书,并互赠文化纪念品。

 1638149261607157.jpg

 贵州闽商控股集团董事长、贵州两山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贵州华彩文化中心创始人黄开枢向汪文学先生颁发贵州华彩文化中心高级文化顾问聘书,并赠送文化纪念品

据悉,华彩文化讲堂是由贵州华彩文化中心、多彩贵州网文创传播中心和跨界影像艺术馆联合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16期。通过邀请省内外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旨在参与本土文化构建、助力多元文化交流,打造公益分享平台,共享思想碰撞魅力,促进贵州本土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与繁荣。


技术支持: 都匀市支点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